1月28日是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七,顺昌县大历镇田后村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板灯节”民俗活动。夜色中,变化万千的“板灯龙”显得异常壮观。
村内张灯结彩,爆竹声声,喜气洋洋,间或有焰火冲天而起。由村民自制的“板灯”组成的长龙在黑夜中舞动着。
“板灯龙”吸引了附近的群众纷纷前来观赏体验。巡游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不少人拿出手机、相机拍照录像,记录下此时此刻的美好。不少现场群众都表示,活动喜庆、热闹,很有过年的味道。
“板灯龙”气势恢宏,由各家各户将板凳一节一节拼凑而成,板凳节数越多,龙就越长,通过装上灯笼,点燃蜡烛,形成了一条长龙,最长可达3000多米。
田后村的“板灯龙”至今已流传百年。相传田后村是蜈蚣山,下坑村是蛇山,因蜈蚣斗不过蛇,田后村各家便分别制作板灯,组成“板灯龙”在村内巡游。夜晚的“板灯”看起来像蜈蚣,以蜈蚣的形态来镇蛇。巡游活动一般从村里福庆堂开始,下至下坑分界、上至前洋分界绕一圈,而后在村庄每家每户去接板灯。“板灯龙”即将抵达家门口时,每家每户鞭炮齐鸣、烟花齐放。迎板灯的含义就是驱邪气、保平安、添丁添财、事业兴旺(灯和丁是本地方言同音字),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幸福安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祖先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民俗传统。春节期间热闹的传统民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过年氛围,不仅是民俗展示的舞台,也是传承、弘扬民俗的极好契机。“板灯龙”这项民俗活动不仅让乡亲们感受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气氛,也让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对民俗文化感兴趣。不但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促进了邻里更加团结、乡风更加文明。
“要把‘板灯龙’这项民俗保护起来、传承下去,我们目前准备将其申报为非遗项目。”民俗活动现场,顺昌县文化馆馆长潘琳说,同时今后要设计更多文化活动扩大了春节的外延,挖掘了节日文化的内涵,赋予更多的民俗活动以时代意义,让慢慢的变多的人体会到节日的“喜”和“庆”。在春节这个最为人们所重视的传统节日里,展示展演各种各样的民俗。
丰富节日文化生活,让传统民俗重新再回到我们的生活中,让过年更具年味,同时更有助于激发、调动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对于春节民俗文化乃至更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脚踏实地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条件慢慢的变好,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深度体验、注重文化与互动的旅游方式,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应运而生并成为热点。结合这样的热点,作为传承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基因的一种重要文化载体,民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正当其时。在文旅融合中讲好民俗文化故事,不仅能让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民间传统文化更好地与人们“亲密接触”,旅游目的地也能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增添更多文化内涵和互动性、趣味性,增加游客黏性。
文旅融合把民俗文化的招牌擦得更亮,讲好民俗文化的故事,则需要从业者坚守内容为王的底线,充分挖掘当地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找到民间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增强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并放大其价值,将文化资源转换成特色资源,做好提炼和包装,以更多元的方式对文化内容做呈现,讲好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故事。(徐华山 黄恬静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