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资本郑烜乐:从三大不平衡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机遇_乐鱼·(中国)体育app官网下载 - ios/Android官方版下载

产品中心

首页
>
产品中心
>
线型 COB

光源资本郑烜乐:从三大不平衡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机遇

  近日,光源资本创始人、CEO 郑烜乐围绕“新全球化”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中国机会主题。

  从全球化格局下工业化不平衡、收入不平衡、人口不平衡的“三大不平衡”出发,阐述了中国推动“产业链+消费市场+人才”的“新全球化”格局构建的历史机会,以及中国企业在“新全球化”格局下的全球化机遇。

  随着近几年世界格局演变,几十年来我们熟悉的全球化模式也在悄然变迁,“去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同时“新全球化”格局也在逐渐形成。

  中国将在这一重要历史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企业也将迎来“新全球化”下的新机会。

  在全球化的视角下,要将中国、美国、欧洲以及其他众多国家放到全球舞台上,借助全球化格局的底层规律来理解各个“国际舞台参与者”的行为,借此推演出中国和中国企业在新全球化格局下的时代新机会。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产业升级进程的推进,站在了两类国家的分水岭上。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收入、人口要素差异构成了“新全球化”格局下的三大不平衡,也为中国公司可以提供了发展新机遇。

  即发达国家工业化强、产业链转移需求旺盛,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弱、产业承接能力不够之间的不平衡。

  于是,发达国家在全世界内不断寻找合适的产业转移目标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都完美地承担了这个角色。

  而如今,欧美国家对中国实施“小院高墙”封锁战略,目的是实现“去中国化”。

  在工业化不平衡的大背景下,很多发展中国家实则并不具备完善的产业化基础来支撑稳定高效的工业生产,当欧美国家将产业链从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时,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便会凸显出来。

  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也缺乏足够稳定的发展环境,经济景气度容易随着国际环境变化而快速震荡。

  中国劳动者的勤劳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强大生产力已是世界共识,发达国家的产业回迁进程会率先遭遇效率下滑的问题。

  其次,2021年中美人均 GNI 比值为1:3.68,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以居民收入为参考,美国企业从中国进行产业回迁将面临至少近4倍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首先是基础设施类产品的输出,比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在全世界内投资兴建了大量基建项目,如5G、高铁、公路、港口、能源等,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其次是工业化产能的输出,比如自主汽车品牌为提升海外供应链效率,纷纷贴近目标市场建设海外组装基地,光伏、储能企业同样通过销地建厂完成产能出海。

  此外,中国产业也在加快内生升级的步伐,从而构建以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30870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2021年增长10.4%,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印证了全行业对产业升级的重视度与日俱增。

  从“新全球化”的格局来看,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工业化输出提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凝聚出新的区域化产能,从而更好地服务目标市场。

  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向全球,另一方面也为全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能加强全球技术合作与交流,打破“小院高墙”,最终构建出中国发挥关键作用的全球产业链新格局。

  即发达国家收入增长缺乏动力,而发展中国家收入增长波动大、购买力较低,从而难以形成长期稳定、持续活跃的内生消费市场。

  尤其是在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希腊、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的财政状况恶化,经济稳步的增长承压的同时购买力下降,消费市场疲软。

  日本自19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以来,陷入长期的经济停滞,人均 GNI 增长缓慢。

  从过去二十年间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 GNI 增长数据分析来看,法国、葡萄牙、比利时、英国等等欧洲国家基本保持在14%-16%,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只有8%-9%的个位数水平。

  实现28%增长的美国也在今年3月发布数据表示零售销售环比下降1.0%,创2022年11月以来最大降幅。

  由于消费者支出在美国 GDP 中占比近70%,近期不断呈现的疲软势头已经引发美国各界担忧。

  综合来看,发达国家的收入增长相对乏力,与全球发展的新趋势相比其整体购买力呈现走弱态势,消费市场难以维持连续高增长。

  发展中国家受制于全球局势影响,过去二十年间许多国家的居民收入呈现出波动态势,同时从居民收入的绝对值上来看,大量的发展中国家还维持着购买力较低的状态,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市场效应。

  例如南美国家巴西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2014-2016年国内政治经济危机、2020年全世界疫情的影响下出现了数次的 GDP 负增长,居民收入也受到相应冲击。

  南非作为非洲大陆上最大的经济体,受制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2014-2016年的国内政局不稳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出现数次经济负增长,过去二十年里经济稳步的增长缓慢。

  世界人口大国印度作为南亚的重要组成国家,虽然在过去二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稳步的增长,但收入不平等加剧,大量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线以下。

  反观中国,在过去二十年间居民收入保持连续增长,人均 GNI 增长13倍达1.19万美元。

  同时中国市场又是一个语言、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等等各方面十分统一的单一大市场。

  因此在供给侧能够大幅摊薄研发、采购、物流等各项成本,为产业升级提供优势条件;

  在“新全球化”格局下,一方面中国大市场能够继续保持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优势,让中国企业的全球销售能够背靠优势产业链;

  一方面中国的巨大消费市场持续刺激和牵引着全球消费市场,更好地组织产业链和供应链响应消费需求,构建消费市场的“新全球化”。

  即发达国家劳动力素质高但人口增长停滞,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但高品质人才稀缺、工程师规模小,造成了全球高端人才缺口。

  在过去二十年间,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普遍表现出了人口的低增长乃至负增长。

  其中更有日本这样超过10年保持人口负增长的代表性国家,发达国家的人口低增长意味着劳动力的供给停滞。

  2023年2月,美国劳动力市场空缺岗位数和空缺率分别为1080万和6.5%,每位失业者对应的空缺岗位数量为1.9,均处于历史高分位区间。

  日本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9月日本人口总数为1.22亿,较上年减少75万,创1950年以来最大跌幅。

  其中15岁至64岁劳动力人口占比59.4%,与上年创下的历史最低水平持平。

  反观发展中国家保持了相对较快的人口上涨的速度,但受制于教育发展不足,产业人才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仍然匮乏。

  例如拥有6.6亿人口、10个成员国的东盟,尽管已有大约2000万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但东盟的平均入学率仅为40%左右,相比东亚部分地区的90%数据仍有很大差距,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产业的长期发展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

  中国拥有6000万的工程师群体和高达2亿的接触过高等教育的劳动人口,我们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产业人才体量,与其他几个国家相比同时拥有体量与质量的巨大优势。

  并且随着近二十年中国工业、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核心产业快速地发展,形成了极为充足的高品质人才供给。

  截止2023年2月底,我国企业境外派出各类劳务人员达53.6万人,共同建设了诸如吉布提国际商业太空港、埃及科兴冷库、晶澳光伏发电项目等全球知名的科技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全球人才输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并广泛地造福当地居民。

  因此,三大不平衡蕴含着“新全球化”下的中国机会,也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动力:

  工业化不平衡提供了产品输出和工业化能力输出的窗口期,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技术合作、适应全球竞争环境和实现内生产业升级,并且推动构建中国发挥关键作用的全球产业链新格局;

  收入不平衡为中国供应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升级窗口期,更提供了与众多国家共同打造消费市场“新全球化”的历史机会,中国大市场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最佳土壤;

  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科学技术人才红利和统一大市场的共同作用下驱动产业升级,从而引领“新全球化”格局。

  但近年来高端产业的发展被遏制,需要推动产业升级来实现产业高的附加价值优势和低成本优势的提升。

  从另一方面看,逆全球化大潮促使部分订单和供应链向外迁移,产生的剩余产能引发了迫切的升级和优化需求,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任务十分关键。

  从需求侧来看,当前的部分需求制高点仍被国外企业把握,像智能手机、新一代计算平台、VR/AR 等高新技术产业等都是重点争夺对象,对保障产业安全、构筑供需循环存在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

  这就要求建立强大繁荣的需求侧产品体系、发现和扶持优秀的需求侧企业,提升需求侧竞争力,打开全球市场,通过国内外的需求侧发展反哺供给侧,打通内循环堵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未来,产业升级、自主化、数字化、需求侧繁荣将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关键命题。

  数字化是产业效率大幅度的提高的关键推力,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助力,例如商汤、旷视等中国 AI 巨头在全世界内通过AI和深度学习技术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

  产业升级则进一步强化中国产业链的高的附加价值、低成本优势,例如2022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超过153吉瓦,同比增长55.8%,有效支撑全球新能源需求,引领产业向更加环保、智能的方向发展;

  此外,作为产业升级的直接驱动力和商业化通路,需求侧的繁荣同样不可或缺,中国市场中不断涌现出具备极强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和消费生态。

  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和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为全球市场带来极具竞争力的优秀产品,助力全球市场需求侧的繁荣;

  而产品技术的出海也将有利于各个国家完善产业自主化生态,保证产业安全,例如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著名云厂商纷纷布局全球市场,为各个国家提供稳定可靠的云计算设施基础。

  伴随着产业升级、自主化、数字化、需求侧繁荣的命题推进,在全球化格局进一步演变的同时,中国企业也能够更好地打开全球市场,追求全球红利。

  中国企业抓住出海机遇首先要与产业升级进程相结合,通过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基建出海、供应链出海、服务出海等多种形式加快出海进程,获取全球市场红利。

  同时,也要寻求产业合作机会,与产业上下游企业一起整合资源、共同出海,更有效地抵御出海风险。

  最后,中国企业出海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也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发挥中国统一大市场的主体积极性。

  综上所述,全球三大不平衡造就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机遇,从而带动了汽车、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信创、AI、大消费、医药等产业投资机会。

  随着“逆全球化”的不断演进,“新全球化”格局正在慢慢地形成,工业不平衡、收入不平衡、人口不平衡的三大不平衡将成为中国推动工业化输出、发挥大市场优势、发挥人才红利的机会窗口,从而推动“产业链+消费市场+人才”的“新全球化”格局构建。

  中国企业也将把握机会,不断推进产业升级,步入“新全球化”格局的舞台中央。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