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在广场举行。这是大会主席台——城楼
编者按:近日,北京城楼正在来维护保养工作。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地区管理委员会于5月2日至6月6日对城楼实施“琉璃瓦屋面除草、清垄维护保养工程”施工。本次修缮完全采用传统手工技艺,严格保护城楼的原有性。
城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原名承天门。清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大规模重建后更名为。1961年,国务院将城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城楼开始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人参观。新中国成立后,城楼曾分别于1952年和1970年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修缮。由于中国古建筑砖木结构的特点,对城楼维修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北京几乎每年都要对城楼进行各种日常维护工作。
1949年,为迎接开国大典,重点对城楼多年来积存的鸽粪、篙草等污物,破损的砖瓦、门窗等构件做了彻底的清理和整修。
1952年,北京市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较全面地修缮城楼。这是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近260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程。主要对破损的门窗和个别已经腐朽的梁木进行了更换,屋顶梁桥和天花藻井的彩绘重新进行了彩画,取出了城楼西木梁上三颗未爆炸的八国联军炮弹。城楼大殿屋顶增设了1318个勾边灯,并在城楼两侧各建厕所一栋,在西北角城台入口处加设电梯一部。
1956年, 对城楼东北翼角及劈裂、脱样的角梁进行了翻修,接长了城台栏杆扶手。为确保的绝对安全,1957年8月至9月,有关部门在对城楼进行防雷工程全方面检查的基础上,在顶部四周安装了避雷设施。
1966年4月邢台发生地震后,政府组织力量对城楼内的五架梁、西山花踏脚木、草架柱进行了加固,将部分倾斜的梁柱、梁柱等构件做了拉结,并增加了铁箍。
1970年,为完全解决城楼几百年来积存下的种种问题和不安全风险隐患,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决定将旧城楼拆除,按原规模和建筑形制重建城楼。那次城楼重建,是新中国成立后整修顶级规模、较彻底的一次。·1970年城楼秘密翻建始末 实施工程人员需根正苗红
重建的城楼具有比较强的抵抗震动的能力,所有的木质构件都做了防腐、防虫、防火处理,铁质构件均镀锌防锈。增添了广播电视、新闻摄影等现代化设施。重建的城楼实际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这是因为设计人员和工人师傅们在施工中吸取了明朝的建筑手法,增大了斗拱部分尺寸,又调整了屋顶的举架增加了屋面坡度使之上翘的缘故。
1984年,有关技术部门对城楼防雷设施进行了重点检查和遥测,增加了防雷引下线,考虑到城楼顶上彩灯、广播新闻、电影等电器线路较多的原因,将彩灯电缆线单取线路,引出大顶部位并安装了避雷器。
1992年,为迎接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又在城楼上安装了14道光芒四射灯。
199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对及两侧红宫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粉刷,新式大红灯笼取代了旧灯笼,更换了城楼地毯和大厅内壁画,厅内的红漆木柱、菱花格窗也全部进行了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