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几乎所有的盲人按摩诊所都停业了,许多残疾人生计艰难。希望这样一些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新京报讯(记者 黄哲程)中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今年的新冠疫情给这一群体带来了巨大挑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建议,在完善公共卫生立法和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时,应将残疾人、儿童和老人等列为优先保护对象。同时,应完善残疾人应急避险服务法律保障,确保残疾人能够及时获得预警、救助等信息。
“在疫情中,残疾人面临的各种困难更大、风险更高。”张海迪说,比如,如果不加配手语或字幕,有的听力语言残疾人就不能了解有关信息。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感染后就不能及时去就诊,特别是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等,就不能主动、准确地表达他们自身的感染症状,如果监护人或者其他责任主体重视不够,就会延误受感染残疾人的救治时机。这一些状况不仅威胁残疾人自身的生命安全,也会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风险点。
疫情期间,一些残疾人规律性康复治疗可能被中断。张海迪介绍,疫情发生后,因为康复机构停业,导致大部分残疾人不能接受康复治疗。在疫情初期,还有部分残疾人特别是精神残疾人反映无法及时获得日常用药。还有些残疾人不能得到适宜的照护。处于监护状态的精神残疾人,一旦照护工作不到位,就会出问题。
残疾人和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也面临很多困难,有的停工,有的减产。“虽然这是很多人都遇到的难题,但残疾人的境遇更加困难。”在这次疫情发生后,几乎所有的盲人按摩诊所都停业了,许多残疾人的生计很艰难。希望这样一些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格外的重视和积极支持。
张海迪建议,各级政府在完善公共卫生立法和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时,应将残疾人、儿童和老人等列为优先保护对象,确保重度残疾人、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集中的单位能获得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新闻发布会和电视网络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时要加播字幕,尽可能加配手语,医院和集中隔离场所等要设置语音、字幕等信息提示装置,确保残疾人可以无障碍获取信息。
各地建立应急中心时,要设立残疾人通道,配备手语翻译、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疏导专业技术人员和助残志愿者,配备残疾人常常使用的辅助器具、卫生用品和药品等物资,为残疾人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各种应急救护读本应加入残疾工作内容,向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和残疾人工作者进行普及宣传,增强自我防护和健康管理能力。
“不仅是疫情,在地震、海啸、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面前,人们都会感到巨大的威胁,残疾人面对这一切处境就会更危险。”张海迪说,因此有必要逐步加强对残疾人的应急避险管理与服务。
张海迪建议完善残疾人应急避险服务法律保障。确保残疾人及时获得自然灾害预警发布、救助等信息。有关部门作出的灾害信息预警发布、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要通过文字、声音、手语等信息无障碍方式及时发布。向手机等个人通讯终端设备推送警报的信息时,要设置阅读反馈功能,没有及时收到阅读反馈时,要反复推送。
同时应加强应急避险设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有关部门要制定无障碍应急疏散和紧急避险设施标准。公园绿地、防空洞、学校、体育场、展览馆等紧急避险场所,应急板房或帐篷、定制组装的医院等要保证无障碍化,并设置清晰易懂的无障碍标识,撤离通道、路线的信息与标志要采取声、光等方式处理,以便残疾人、儿童、老年人、伤病人员等识别。
宾馆、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要加强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无障碍通道等无障碍设施建设,设置应急避险露台、逃生楼梯或螺旋坡道,便于紧急状态下使用。
鼓励科研机构、企业研发并推广应用协助残疾人、老年人紧急逃生的建筑设施和辅助用品;在建筑中大范围的应用感应推拉门、感应灯、感应卫生洁具等各种感应设施,以减少接触传染。
还应提升残疾人应急避险服务和救助水平。张海迪建议,要对应急救助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其无障碍意识和救助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残疾人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应急避险能力。研究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等群体的应急疏散需求,建立专项辅助制度。编写各种安全教育读本,强化公众特别是残疾人的危机意识和防灾应急能力。
#张海迪#张海迪说过:我宁愿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只要爬起来,就要有进无退。
#张海迪#我国残疾人中有像张海迪这样的自强模范,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并还在一直帮助社会其他残疾人士,帮助完善国家残疾人生计机制,值得钦佩
#张海迪#一直拿张海迪当榜样,身残志坚,且一直在给别人带去快乐,希望国家关注和重视疫情后困难人群的生计问题
对残疾人的保障和关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增进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