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翟 翔摄 2修复保存 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文物库房内查看简牍保存情况。胡学军摄(影像中国) 5研学 孩子们在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参与“探秘简牍的清洗与保护”活动。图片为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提供 何尊腹底铭文“中国”字样。
11月4日下午,习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展出的秦律十八种表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体系。详细听取简牍内容、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介绍,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何尊、长信宫灯、鎏金铜蚕、曾侯乙编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在重要场合多次提到文明瑰宝,在各地考察中多次到博物馆驻足欣赏宝贵文物。
2023年5月16日,习在考察山西省运城博物馆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文物是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优秀资源,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关注的一件件珍贵文物,赓续着中华文脉,讲述着何以中国。围绕这些珍贵文物,各地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精品展陈频频亮相、文创种类丰富多样。国宝重光,时代华彩。人们走近国宝文物,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战国时期青铜乐器的巅峰之作,编钟的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共有3755字铭文,包含了丰富的乐律学知识。
长信宫灯。1968年出土于河北保定满城汉墓,形状为跪地执灯的宫女,通体鎏金。灯盘可转动,以调节灯光亮度和照射方向,灯身人物中空的衣袖和身体作为通道用于排烟。
何尊。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器型上圆下方,体现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腹底有铭文12行122字,其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辽宁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对九霄环佩琴进行保养。九霄环佩琴制作于唐代。在古琴琴底,镌刻着“九霄环佩”四个字。琴面上,镶嵌着13个由蚌壳制成的圆点,起到标记琴弦音位的作用。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内,观众围在Ⅰ号大型铜神树前仔细观看。Ⅰ号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体现了高超的冶铸技术和艺术水平。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展出的刻辞甲骨。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具有重要文化价值。
湖北孝感云梦县睡虎地秦简。1975年,睡虎地秦简出土,震惊世界,其中秦律十八种填补了秦代法律文书记载的空白。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内展出的亚长牛尊,是目前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
鎏金铜蚕。1984年出土于陕西安康石泉县,体态为蚕仰头或吐丝状,制作精致,造型逼真,见证了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会谈后,有一项特殊的安排——两国元首共同赏鉴意大利查获并返还中方的中国流失文物。习主席和马塔雷拉总统一起赏鉴了哪些文物?这些文物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和我们一起到元首外交活动现场看一看。
此次马塔雷拉总统应习主席邀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除共同赏鉴文物外,还有多项凸显“文明”主题的日程安排——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关于文化、科技、教育、世界遗产地结好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11月4日,在湖北考察的习来到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简牍记载的“大事件”,印证了经典史籍的文明之光;而其所勾勒的“小细节”既填补了历史缝隙中的故事,更让人们从中深切感悟文化归属与自信。策划:孙志平、樊华 统筹:杨云燕 编导:季晓庄、李林欣 记者:李林欣、...
聆听一席话,陪同讲解的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副教授鲁家亮心潮澎湃:“我们长年整理简牍,研究‘冷门绝学’,的关心和了解,让我们觉得冷门不冷,绝学有继。”水,塑造了地理,塑造了人群,塑造了文化。...
习表示,2019年我访问意大利时,意方向中方返还796件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开创了两国文化遗产合作新里程,为国际合作追索返还文物树立新范例。这次意方再次返还中方56件流失文物,彰显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尊重,是...
走进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展厅,43枚睡虎地秦墓竹简、木牍和10枚睡虎地西汉墓竹简等简牍文物,以及百余枚简牍仿制件依次陈列,形成蔚为壮观的秦汉“百科全书”。
睡虎地秦简揭开了秦律的神秘面纱 让秦国历史“活”了起来 曾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文博日历丨2000多年前搬砖人的“工作笔记”里藏着秦律 中国第一封家书——木牍家书 除了秦律之外 云梦睡虎地秦简中 还有...
《简牍探中华》以考古视角聚焦简牍,除云梦睡虎地秦简,还通过里耶秦简、天回医简、悬泉汉简、银雀山汉简、武威汉简等代表性简牍的呈现,挖掘文物的多重价值,展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