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 联合研究_乐鱼·(中国)体育app官网下载 - ios/Android官方版下载

产品中心

首页
>
产品中心
>
线型 COB

中金 • 联合研究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AI生成内容)是对智慧家居交互方式的升级,我们大家都认为该技术有望在智慧家居中的家庭娱乐场景实现率先应用及推广。

  家庭娱乐设备是智慧家居顶级规模的应用场景:1)智慧家居是AIoT应用场景之一,产品品类多达数百种,不同市场调查与研究机构统计口径有较大的差别。2)基于互联控制的智慧家居生态发展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发展以畅销品为主。主要存在协议不一致、AI智能化不足、互联控制没有办法解决智慧家居核心痛点等问题。3)智慧家居按场景进行分类,以Statista为例,将智慧家居分为控制与连接设备、智能家电(智能消费电器)、智能安防、家庭娱乐设备(智能化黑电)、舒适与照明、能源管理六大类。4)家庭娱乐场景产品类型以黑电为主,核心单品包括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微投、激光电视、VR、智能交互屏、智能健身镜等。家庭娱乐设备联网率高,市场规模大,我们估计2021年其占全球智慧家居市场规模的60%以上。

  家庭娱乐设备是新技术率先应用推广的先锋场景:1)家庭娱乐设备数字化程度高,接入AIGC可操作性强,相比智慧家居其他应用场景更容易接入。以智能音箱为例,传统智能音箱产品的发展瓶颈在于智能化程度较低,大多数都用在音频播放、联网查询等,无法承担附加值更高的连续多轮对话、情感陪护等诉求,导致行业发展停滞。目前已有极客将智能音箱连接GPT应用。我们大家都认为AIGC模型或将帮助智能音箱产品实现体验升级、丰富产品反馈、提升交互精确度,从而推动市场的逐步发展。2)基于智慧家居的服务收入目前规模较小,通过智能电视获得的服务收入顶级规模,家庭摄像头也有部分服务收入。我们大家都认为未来如果产品软件内容进一步丰富,系统算法成为消费者付费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那么软硬件一体、增值服务、订阅收费等方式有几率会成为智慧家居中家庭娱乐设备厂商新的商业模式。

  中国智慧家居娱乐产品微创新引领全球:1)我们大家都认为目前中国在家庭娱乐设备的微创新引领全球(如智能电视、智能微投、激光电视等),中国也是智能娱乐产品家庭渗透率最高的市场之一。中国的产业龙头在全球快速提升其在家庭娱乐设备的份额,其中智能电视、OTT机顶盒规模大,全球竞争力强。2)我们大家都认为AIGC模型在家庭场景的落地应用仍要解决算力、成本、数据安全等问题,但其已为智慧家居娱乐体验提升点亮新的方向。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发布了语言大模型ChatGPT,通过大规模预训练(GPT-3.5)和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实现多轮对话问答。该模型以对话的形式与用户进行自然交互,核心方法是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回答后续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前提和拒绝不适当的请求”的能力。

  ChatGPT基于InstructGPT模型思路,在GPT-3.5基础上进行微调,在数据源选择与数据标注领域来优化。ChatGPT仅仅在训练数据和微调模型(GPT-3.5)方面与InstructGPT不同,其余的训练流程和方法二者相同。相较于GPT-3的训练集只有文本,ChatGPT的训练集基于文本和代码,新增代码理解和生成的能力。目前,OpenAI仍未公布ChatGPT的论文,但根据其主页可以得知它的方法与InstructGPT相同,本文从InstructGPT 展开技术路径:

  ►第一步:OpenAI采集了基于prompt(即大量的提示文本)训练方式的数据集,提示训练模型“问题在此开始”,并详细说明了下游任务。将此数据集交给约40人的专业团队标注人类希望得到的回答,并以该训练集做监督学习微调GPT-3(参数数量为175B),得到微调后的模型SFT。(ChatGPT微调的模型是未公开的GPT-3.5,比GPT-3参数量级更大)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数据和GPT-3训练集的一部分数据混合,使用微调模型SFT进行预测,对每个输入得到N个结果,此时专业技术人员会根据选项的好坏对其进行排序,并把排序后的数据用来训练奖励模型(RM)。

  ►第三步:使用PPO的强化学习方法更新参数,使用SFT再预测一次数据集的结果通过第二步的奖励模型进行打分,计算奖励(reward)。最后将奖励分数通过PPO返回SFT进行训练。

  图表:AIGC关键技术突破时间轴所示,GAN带来生成模型雏形,GPT等NLP大模型是通用智能的技术基础

  ChatGPT具备强大自然语言处理、多轮问答能力,可落地于广泛的应用场景。我们大家都认为ChatGPT将在未来投入商业化领域,通过强化的上下文理解能力,优化银行、电商等客服机器人,生成商品描述和营销文案,以及协助翻译工作,大幅度的提升服务质量。目前,ChatGPT已经成功在海外市场得到了应用,为BuzzFeed提供了个性化测试,并帮助Amazon解决了客户和工程师面临的技术难题。

  ► 个性化测试:2023年1月,美国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官宣将依托OpenAI为其用户互动栏目Quizzes制作和个性化各种小测试。ChatGPT会生成一系列提问,再根据自己的回答产生用户独有的、可分享的文章。不久前,Meta向BuzzFeed支付了数百万美元,以让BuzzFeed为Meta的平台生成内容,并培训平台上的创作者[1]。

  ► 嵌入微软全系列新产品:2023年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上时表示:微软将扩大对OpenAI技术的访问并把ChatGPT嵌入到微软各大系列产品,例如Bing、Office、Outlook等。届时,ChatGPT将在搜索引擎、日常办公、收发邮件中发挥其智能的语言理解和问题解答能力,使生产效率更上一层楼。

  OpenAI通过战略投资,产业赋能,加速ChatGPT在实际应用中落地。作为AI行业龙头OpenAI,公司不止自身持续开发出惊动业界的AI模型如GPT系列模型,而且创立基金投资于AI创业公司,不断拓宽AI应用边界,投资标的分别致力于重塑人类的创造力、法律、生产力、教育等方面能力,这四大领域也构成了OpenAI在2022年的四大投资风向标。

  ChatGPT掀起全球AI热潮,通往AGI的道路亦或将近。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由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其基于GPT-3.5大模型,能完成相对复杂的语言处理任务,包括人机对话、自动文本生成、自动摘要、编写代码等,在2022年11月推出,上线两个月后用户数量即达到1亿规模,在全世界内掀起又一轮AI热潮。ChatGPT让业界意识到AI行业在通往AGI(通用AI)的路途上更近一步,进而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AGI未来会如何重塑各行各业的讨论与畅想。

  对于应用软件厂商而言,接入AI大模型短期成本投入较低,长期想象空间较大。由于目前ChatGPT等大模型均在发布初期,商业模式探索亦刚刚起步,现阶段重点在于生态构建而非商业变现,因此无论是OpenAI还是其他大模型厂商,短期对于应用软件厂商的接口调用均保持开放态度。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对于应用软件厂商而言,其短时间之内接入AI的成本不高,而AI对其产品形态以及商业逻辑长期能带来的积极变化却颇具想象力,因此我们观察到绝大多数的应用软件厂商均积极接入大模型能力,相关应用软件数量正呈现指数级扩张的态势。

  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要在于人机交互AI能力及创成式AI能力等,而其与应用软件的结合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向:

  ► AI+工具类软件:辅助文字、图片、视频生产。AI与创作工具类软件的融合应用主要发挥的是ChatGPT等LLM大模型的创成式AI能力,其能够基于用户输入的指令和引导完成文字生成、图片生成、视频生成等辅助创作类任务。目前典型的应用代表包括文字类的Notion AI、Office(微软计划将ChatGPT接入);图片类的Stable Diffusion(Stability AI旗下)、Midjourney、DALL-E(OpenAI旗下)、Imagen(谷歌旗下)和视频类的Designs.ai、Make-A-Video(Meta旗下)、Lumen5等。

  ► AI+搜索引擎:借助自然语言处理将传统的搜索点击转变为互动问答形式,并生成个性化结果。AI与搜索引擎的结合发挥的主要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人机交互对话能力,以问答的形式帮助用户处理问题,即时生成个性化的规划、建议、分析等。典型代表包括接入ChatGPT能力后增加互动聊天和辅助写作功能的微软NewBing搜索引擎。

  ► AI+服务类应用:发挥人机交互能力改善自助式服务体验。AI与服务类应用的结合主要以自助问答聊天机器人的形式落地,发挥LLM大模型的人机交互能力。典型代表包括电商、游戏、地图等各类服务应用场景中的智能问答、帮助机器人。

  ► AI+垂直行业应用:与现有垂类行业应用结合,本质上亦归属于上述三种形态。典型代表包括宇信、汉得、金蝶、恒生电子等,融合大模型的人机交互、创成能力,实现更高效的信息获取、分析、形成智能解决方案等。我们大家都认为,其本质上亦可以归类为上述三种形态中的某一种,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与垂直场景进行更好的结合,针对行业性语料进行更深度的训练以发挥更好的效果。

  应用软件厂商在AI领域的投入将更专注于AI应用场景的探索以及与现有应用的融合。从整个AI产业链的分工来看,我们大家都认为未来大模型厂商将会承担绝大部分的底层算法开发优化工作,而应用软件厂商则会更专注在应用场景的发掘、深耕,以及与现有AI大模型更深度的融合应用。对于通用AI未来能否实现产业化,我们大家都认为先进的底层大模型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上层应用均缺一不可,AI厂商与应用软件厂商未来将会有更加紧密合理的分工合作。

  智慧家居:物联网(IoT)与AI技术结合已成时代趋势,和元宇宙、太空科技、生物医药等共同成为重要科技趋势。智慧家居是AIoT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智慧家居是以住宅为载体,融合自动控制、计算机、物联网等技术,将家电控制、环境监控、信息管理、影音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通过硬件、软件系统、云计算平台构成一个家庭生态圈,实现人远程控制设备、设备间相互连通、设备自我学习等功能,最后通过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服务,提升家居的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节能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智能产品品类多达数百种,通常包括:1)存量产品升级,如已经普及的家电、卫浴等产品的智能化,代表性的如冰箱、空调、洗衣机、彩电、音响智能化。2)新品类新市场,如扫地机、家庭网络摄像头等。3)但需要指出,产品智能化方向不单单是IoT,还有很多其他方向,例如很多不具备IoT属性的产品也被称为智能产品,如智能电饭煲、智能马桶等。

  智慧家居定义多元化,各类口径统计规模相差大。基于IoT联网定义较为普遍,但仍不精确:

  ► 针对全球市场:1)出货量/零售量口径,IDC统计全球智慧家居设备2022年出货量8.74亿台(包括了智能电视、智能微投等众多家庭娱乐设备,口径较大)。2)零售额口径,Statista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慧家居市场规模1157亿美元(约7789亿元),Precedence Research分析2022年全球智慧家居市场规模约5411亿元,Omdia分析2021年全球智慧家居市场规模5095亿元。Statista的统计中家庭娱乐包括流媒体设备(如亚马逊、谷歌的电视盒子),但不包含智能电视、智能微投、激光电视,上述产品有流媒体设备所有功能,满足IoT产品特征。中国的市场统计机构在研究中国智慧家居市场时则往往将上述产品归为智慧家居。

  ► 针对中国市场:1)零售额口径,Statista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267亿美元(约1796亿元),其中并不包含智能电视等家庭娱乐设备,因此规模偏小;国内别的市场机构对智慧家居规模的分析则包含了智能电视、智能微投等品类,因此规模较Statista偏大,如亿欧智库分析2020年中国智慧家居市场规模4354亿元,华经产业研究院分析2020年中国智慧家居市场规模5145亿元,CSHIA分析2021年中国智慧家居市场规模5800亿元,2)出货量/零售量口径, IDC统计2021年中国市场智慧家居设备出货量2.2亿台;洛图科技统计2022年中国客厅智能设备线万台。

  注:1)Statista统计口径中家庭娱乐设备不包含规模较大的智能电视及智能微投等品类,因此其中国市场规模与其他研究机构存在一定的差异;2)非联网但约定俗成称为智慧家居的产品品类较多,其虽然没有联网属性,但也具备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智能化,我们此处选取有代表性的智能电饭煲、智能马桶、智能洗地机、智能电热毛巾架作为参考,但其品类仍有很多,无法穷尽;3)规模均统一为人民币口径,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

  约定俗成,但非联网的智能化产品(主要指一些被消费者和市场认知为智慧家居,但并未被纳入主流研究机构对智慧家居统计范畴的非联网的智能单品):

  ► 约定俗成,但非联网的智能化产品:1)智慧家居出现之前,智能产品就已然浮现,当时并非基于IoT属性定义,例如智能电饭煲、智能马桶、智能电热毛巾架等。互联网公司从流量入口角度思维,将智慧定义为能够联网的产品。但消费品企业通常从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产品改善的角度定义智慧,角度不同。2)近几年创新的品类如智能洗地机等,其智能化程度高但不具备IoT属性,目前在中国市场较为流行。3)随着边缘计算的发展,部分产品的离线控制相比联网有更好的消费者体验,如离线)以上产品约定俗成,也称为智能产品,但一般不在主流市场机构对智慧家居整体市场的统计中。以智能电饭煲、智能洗地机、智能马桶、智能电热毛巾架四个品类为例,根据各种类型的市场咨询报告我们估算其2021年合计全球市场规模约224亿美元(约1400亿元)。但非联网的智能单品远不局限于上述品类。

  智慧家居的分类各有不同:1)Statista将智慧家居市场分为六大品类,分别是控制与连接设备、智能家电、智能安防、家庭娱乐设备、舒适与照明、能源管理。2)不同的市场研究机构有不同分类,类如IDC、亿欧智库的分类与Statista的六大智慧家居品类较为接近,奥维云网则更侧重与精装修市场关联较多的品类,如智慧家居系统、门锁、开关等。3)智慧家居众多的应用场景和单品分散,相互协同效应弱,相关多元化效果还有待提升。

  智慧家居市场以家庭娱乐设备顶级规模:1)海外数据源如Statista等一般不将智能电视归为智慧家居。大部分中国的数据源如洛图科技、华经产业研究院、亿欧智库、CSHIA都将智能电视、智能微投、激光电视等家庭娱乐设备归为智慧家居,因为其产品功能明显强于流媒体机顶盒。小米在统计中也将上述产品归入IoT产品,属于智慧家居的一部分。2)我们在Statista数据分类的基础上对2021年数据来进行修正。Statista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慧家居市场规模达1044亿美元,我们将未包含在Statista定义中的智能电视、智能微投、激光电视、VR设备等纳入计算,我们估计2021年修正全球智慧家居市场规模约2507亿美元(约16170亿元)。3)Statista统计口径下,2022年中国智慧家居市场规模267亿美元(1796亿元)。考虑到中国已经普及智能电视、OTT机顶盒,以及中国农村正在快速推广的能源管理(分布式光伏),我们大家都认为中国的智慧家居市场发展已经领先全球,拥有至少一件智慧家居单品的家庭渗透率较高。4)家庭服务机器人目前除了扫地机器人产品成熟,别的产品性能还有待提升。但随着AI技术、机械技术的发展,我们预计未来其会成为智慧家居新的重要应用场景。

  注:1)每个年份柱子上方数据代表该年全球智慧家居市场规模;2)2021(非联网代表性产品)选取智能电饭煲、智能马桶、智能洗地机、智能电热毛巾架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加总;3)2021(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尚未成熟,暂没有办法获得市场规模。

  虽然海外统计机构往往认为欧美的智慧家居发展领先中国,但是中国智能产品发展已经领先海外,例如扫地机、智能电视、智能微投等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中国已经领先。欧美在智能产品普及率落后的情况下,智慧家居推广方面也已经落后中国。

  智慧家居的渗透率没有明确定义,例如家庭拥有几个可以联网的智能单品才能算智慧家居?要不要统一的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才能算智慧家居?当前市场智能产品龙头各自有其系统,不存在统一的控制管理系统。两个产品的互联在中国市场容易实现,且普遍应用,如智能音箱+智能电视。

  部分智能产品新兴品类目前渗透率较低,成长空间广阔。1)以智能扫地机、智能洗地机、智能微投为代表的智能产品新兴品类,中国企业产品研发技术走在市场前沿,我们估算2022年上述品类的中国城镇家庭保有量渗透率分别为8.8%、1.7%、6.1%,相比其他几个国家市场,中国市场对上述品类的普及或更为领先。伴随技术不停地改进革新迭代、产品使用体验完善,我们预计其未来渗透率也有望继续提升。2)部分智能产品(以非联网产品为主),欧美或者日本已经普及,中国当前这部分产品仍处于市场普及前期。根据Euromonitor和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中国洗碗机、智能马桶、独立式干衣机渗透率分别为1.9%、4%、0.6%。随着花了钱的人改善型需求的逐步增加,我们预计相关品类渗透率有望提升。

  注:1)智能扫地机、智能洗地机、智能微投、空气源热泵均为中国城镇家庭保有量渗透率数据,智能洗碗机、独立式干衣机、智能马桶为品类渗透率数据;2)扫地机:中国扫地机渗透率为2022年城镇家庭渗透率(中金估计,参考AVC数据),其他几个国家与地区渗透率为2020年(iRobot年报)

  资料来源:洛图科技公众号,AVC,GFK,Euromonitor,华经产业研究院,iRobot年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过去几年,基于互联控制的智慧家居生态发展低于市场预期,网络公司、科技公司、互联控制解决方案公司、综合产品公司、专业产品公司、通讯运营商等企业纷纷加入智慧家居中,且一致认为自己掌握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环节,希望能形成平台体系,控制智慧家居生态,最后导致产业链缺乏协同:1)通讯协议不一致;2)云平台不通用;3)部分公司产品品种类型过多,由于竞争关系,导致其平台与竞争对手之间互不联通。

  从市场发展效果看,过去几年智能单品流行款不断出现。目前,智慧家居市场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基于某优势产品为核心的局部智慧应用场景推广阶段,这一商业模式的成立重要原因是在一些范围内,技术、渠道、生产协同效应强。

  智慧家居生态发展较慢,浅层次原因是各平台、各品牌各自为战,互联不畅。深层次原因是互联控制没办法实现大部分场景功能。首先,控制就可以实现完整场景功能的家电过少,如扫地机、空调、空气净化器、安防摄像头、照明等,大部分家电场景功能需要人工辅助,如厨房小家电、洗衣机等。其次,人工智能不成熟,自动化只是AI控制的“平替”。Matter协议的推广,能够改善智能产品协议不通的问题,AIGC的应用能够改善AI智能化程度的问题,但还不足以完全解决智慧家居的所有挑战。

  图表:控制就可以实现完整场景功能的家电过少,大部分家电场景功能需要人工辅助

  智慧家居中家庭娱乐板块素来是各种高科技在家庭中率先应用推广、实现产业升级的。AIGC将现有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升级,若将AIGC接入智慧家居单品及系统,或将助力智慧家居ECO及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我们预计其中家庭娱乐设备单品有望率先接入。目前中国在智能电视、交互智能大屏、激光电视、投影仪、机顶盒、智能音响、智能健身镜等家庭娱乐产品方面微创新全球领先。此外,中国也是全球智能娱乐产品家庭渗透率最高、最普及的市场之一。中国的产业龙头在全球市场快速提升其在家庭娱乐设备的份额。

  以智能音箱应用AIGC为例,我们观察到海内外已有用户开始自发将GPT模型装载到智能音箱产品。据其效果展示,得到GPT加持的智能音箱展现出较强的对话能力。海外一位名为Open TechLabs的用户在GPT的帮助下构建了亚马逊智能音箱产品Alexa的应用程序[2],使用GPT模型训练过的Alexa应用程序能更加广泛的理解并响应用户的输入和命令,从提供更自然和无缝衔接的用户体验。

  类似的,智能电视、智能微投、激光电视应用AIGC可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界面,也提供更人性化的语音助手;智能交互平板应用AIGC可提高办公、教育效率;智能健身镜应用AIGC可提高虚拟教练专业能力;VR应用AIGC,在视频方面可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界面,也提供更人性化的语音助手,在内容方面能应用AIGC更快的生成内容。

  对比而言,家庭服务机器人需要同时在AI、硬件性能两方面提升。AIGC应用在家庭服务机器人能提升AI效果,但成熟度不如智能音箱+AIGC。例如,谷歌于美西时间3月6日推出了视觉语言模型PaLM-E(Pathways Language Model with Embodied),集成了视觉与语言,对物理世界存在感知,机器人可分析来自其相机的数据,无需预先人为处理或标注数据。谷歌对PaLM-E控制下的机器人在厨房环境来测试[3],第一个场景下,机器人手臂成功完成了打开抽屉、取出薯片并将薯片递给命令发出人的指令,过程中机器人展现了优越的对抗干扰能力,在测试人员将薯片重新放入抽屉后再次将薯片取出。在第二个场景下,机器人将被要求在餐桌上抓取一个其从未见过的绿色方块,机器人手臂成功在三个方块中识别出绿色方块并将其传递给命令发出人。该实验场景中,以视觉语言模型应用于机器人控制后在家庭使用场景中体验大幅度的提高。但即使如此,PaLM-E机器人距离成为成熟的家庭服务机器人还有非常长的路。

  大屏联网的梦想从1999年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开始,但是当时技术不成熟,并没有流行。2012年前通过小屏观看OTT已经流行。2012年推出的智能电视是大屏便捷观看OTT内容的解决方案,一经推出,就切中消费者痛点,渗透率快速提升。智能电视从2012年推出,2012-2016年间中国智能电视销量CAGR 21%,快速普及。2014年中国智能电视出货量渗透率已达到57%(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目前,智能电视已成为新增电视出货的普遍配置。智能电视的普及成为家庭娱乐端重要的入口,曾吸引乐视、小米、华为等企业进入。

  智能电视、OTT企业已开始积极探索生成式AI应用。目前市场中智能电视配备的AI语音助手对既定指令集之外的命令理解能力有限,无法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个性化使用体验。我们大家都认为随着生成式AI的接入,智能电视能够在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界面、信息流视频、画面色彩等内容的同时,有望利用生成式AI强大的交互沟通能力与内容创作能力,叠加智能电视大屏优势,成为家庭化智能互动的核心单品。

  龙头云集,推动智能音箱在2016-2020年迅速增加:2014年,亚马逊推出第一代智能音箱Echo,通过Alexa智能语音助手实现音频播放、联网查询、家居连接等功能,智能音箱郑重进入公众视野。Echo推出后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成为畅销AIOT单品,2016年Echo全球销量已达520万台,销量市占率达80%。随后谷歌、苹果分别推出智能音箱产品Google Home和HomePod,推动智能音箱行业逐步发展。2016-2020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从700万台迅速攀升至1.66亿台,CAGR 91%。

  智能音箱的快速普及主要由于:1)语音交互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其识别准确性达到消费者使用门槛,使得语音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交互方式。2)参与厂商的积极推广,以低价补贴战略抢占智慧家居语音入口。亚马逊第一代Echo售价179.99美元,初期收到邀请的Prime会员则可用99美元的价格购买。对比之下,不具备联网功能的传统音箱Sonos Play 1售价199.99美元。Echo激进的价格策略使其在智能音箱行业实现迅速增加。此后Google Home、Eufy等产品将价格进一步拉低,亚马逊亦推出39.99美元的Echo Dot智能音箱以应对价格竞争。

  在中国市场,由于网络公司的积极推广,中国智能音箱从2017年170万台的销量规模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3664万台。此后增长陷入瓶颈。据洛图科技,2022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2631万台,同比-28%。

  智能音箱产品增长面临的瓶颈:1)语音识别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交互效率未必高于其他操作方式。消费者反馈智能音箱仍然不够“智能”,存在难以准确识别指令、跨场景对话能力较弱等问题。语音的操作效果仍然远低于手指触控屏幕,导致带屏幕的智能音箱成为热门的市场选择。2)目前智能音箱仅能解决简单的娱乐需求,深度体验仍不完善,设备闲置率高。根据艾瑞咨询,消费者智能音箱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三大功能分别为播放音乐、询问天气、播报新闻或讲故事等。这些功能均可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完成轻松替代。3)由于缺乏行业统一标准,目前不同生态之间的智能硬件产品很难彼此连接、协同运作。据艾瑞咨询,仅34%的消费者使用智能音箱控制家电。连接过程复杂使得智能音箱成为家居“指挥中心”仍存在诸多困难。

  生成式AI模型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智能音箱突破目前的使用体验瓶颈,强化智能音箱的语音操控与语音对话的能力。同时根据目前ChatGPT表现出的内容创作与个性化沟通能力,我们大家都认为AIGC可以使智能音箱在使用户得到满足实用与娱乐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情感陪伴与个性化表达需求,增添用户深度体验。

  投影技术原主要使用在于办公领域,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将其持续不断的发展和优化,为家庭需求的提升创造了客观条件,发展出以智能微投为代表的消费级产品,家庭端体验全球领先。

  自动校正算法改善产品体验,促进品类渗透率提升。2014年,极米推出智能微投产品,通过DLP技术构架和LED光源的组合,使得产品体积明显减小、光源常规使用的寿命增加,满足了家庭场景下的产品需求。随后国内品牌商持续对其进行技术升级和成本优化,画面清晰度、亮度、智能化不断的提高。2019年极米H3推出六向全自动校正功能,画面自动校正效果升级,提升了设备安放的自由度和用户操作的便捷性,使得便携式投影体验逐渐改善,受众范围逐步扩大,促进品类渗透率逐步提升,智能微投开始步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阶段。

  智能微投自国内家用场景被挖掘后规模迅速扩大。洛图科技数据,2022年国内智能微投销量618万台,同比+29%;2017-2022年CAGR达37%,渗透率从2017年的3%提升至2022年的13%。2020年以来,产品迭代加速,智能化功能应用完善,例如画面自动矫正、幕布自适应、障碍物自动躲避、防蓝光模式及环境光自适应、手势互动及语音控制等,产品体验提升曲线陡峭化。我们大家都认为智能微投的市场发展仍处于早期,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注:1)智能微投渗透率=智能微投销量/(智能微投销量+彩电销量);2)2023年采用洛图科技预测数据

  智能微投产品性能逐步提升,不一样的产品形态涌现。1)智能化方面,头部投影厂商逐渐完备产品功能,加强产品智能感知、智能交互等能力,2021年以来自动避障、智能护眼、画幕自适应、防射眼等功能开始普及,以适应不一样使用环境,同时远场语音遥控功能也使得产品操控更为智能便捷,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提升显著。2)亮度方面,得益于光源厂商、品牌方光路结构持续成熟改善,LED投影亮度仍在不断的提高,欧司朗于2021年5月发布新款LED光源Ostar Projection Power P1MR,光源亮度持续提升,当贝、坚果产品此前均有搭配最新款光源。2021年以来,LED投影2000流明水平的投影亮度也逐步开始普及。3)产品形态方面,三合一投影灯推出。可实现防止光线直射、节约空间、相比侧投声音效果更加好、随时在线随时投屏。

  受益于消费升级,超大尺寸显示(智能微投、激光电视、80英寸以上彩电)以更大的屏幕、沉浸式观影体验、智能化便捷化的操作引起慢慢的变多的消费者关注。与传统彩电相比,激光电视在大屏影音体验、健康护眼、便携等方面优势显著,解决了大尺寸电视难安装、价格高昂等问题,在国内获得了一定的受众,而后另外的品牌也相继推出激光电视产品。目前激光电视作为新兴品类,仍在渗透早期,但受限于激光方案成本比较高,目前产品售价多集中在10000元以上,花钱的那群人仍较小。

  激光电视需求仍在快速提升中。激光电视凭借其大尺寸显示与护眼优势,近几年得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21年中国市场激光电视出货量28万台,同比+32%,2016-2021年出货量CAGR 约63.5%,2021年销售额47亿元,同比+27.7%。

  智能交互平板主要使用在于教育和商业办公领域,其显示更清晰、音效更好、内置智能化系统、远程及本地交互等诸多功能日益完善,我们大家都认为智能交互平板体验已日趋成熟,在教育互动、视频会议互动等方面性能较优,有望替代教育、办公会议场景中此前广泛使用的投影设备、电子白板,长期市场空间广阔。洛图科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市场交互平板整体出货144万台,其中教育、商用分别出货99.6万台、44.3万台。

  我们认为办公交互平板有望受益于GPT4及Copilot应用,加速交互平板渗透率提升。1)会前准备流程大幅优化。Copilot in Teams能够准确的通过聊天记录创建会议日程,根据相关联的内容确认参会名单。2)会议中加快对话节奏,快速推进讨论会议核心问题:实时总结关键要点,梳理各方观点及意见。3)会后整理总结:创建会议纪要,为参会成员创建待办事项及拟定工作规划,提升工作效率。我们大家都认为交互平板若融入Coplilot应用,则会大幅度的提高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提升会议效率,有望促进交互平板渗透率提升。

  教育交互平板长期空间广,Copilot应用或进一步改善各方使用者真实的体验。1)国内市场,教育信息化推动K12、高职教等交互智能平板渗透率提升;我们大家都认为若未来教育教育平板能融入Copilot应用,或将明显提升老师工作效率、学生课后整理复习效率,同时在教学管理、课堂互动等功能上也有望更完善。2)此外,教育交互屏C端应用在逐步增加。视源旗下希沃品牌于2022年推出C端网课学习机产品,其监督学习、检查作业、护眼等功能抓住用户痛点。

  随着家庭对显示需求的多元化需求,家庭限制不在局限于影音娱乐,而是拓展到居家办公、教育、健身美容等需求方面,产生新的品类。

  智能健身镜:居家健身浪潮催生智能健身镜快速地发展,市场集中度较高。1)智能健身镜采用镜屏一体的设计,关机时为镜面,开机时为交互健身显示屏,可提供健身课程,部分产品兼有运动点位AI识别及动作矫正的功能。2)近年居家健身浪潮与物联网、5G技术在智能显示产品上的不断运用,智能健身镜迎来发展机遇。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智能健身镜市场规模0.3亿元,预计到2025年可超过100亿元。3)目前国内运动镜市场仍较小,但行业增速较快,久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天猫渠道整体零售额约1.19亿元,同比+64%,同时也涌现出了更多的智能健身镜品牌,一类是以Fiture/Yupp为代表的新锐创业品牌,一类是以亿健/万达康为代表的运动器材及健身内容品牌。Fiture先发优势显著,2022年在天猫渠道零售额占比54%。

  智能美妆镜:从基础走向智能,融合AI识别等多种功能。美妆镜在初期基本功能是光线补充+调节。目前新兴品牌试图在美妆镜中融入科技元素,产品向带有语音控制、镜屏一体、AI试妆、肤质测试、美妆视频教学等功能的进阶款过渡,消费者可以边看视频边化妆、语音控制光线调节,部分产品可提供护肤建议等,显著改善了用户的化妆护肤体验。但目前该品类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尚小,现阶段主要以小红书、抖音等进行软性营销。

  VR行业已发展多年,近年由于使用体验提升而迎来快速地增长。1)VR概念在2014-2016年曾迎来短暂热潮,由于Meta收购Oculus,索尼、HTC等各家厂商纷纷入局推动VR概念走高。但当时由于VR设备售价高昂(例如HTC Vive首发价格799美元)、重量太重(彼时VR一体机普遍在600g以上)、必须有线连接等原因,消费体验仍不成熟,VR未能完成进一步普及。据Wellsenn数据,2016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仅162万台。2)随着龙头公司加大投入力度以及硬件方案的成熟,2021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大关。其中2020年年底面市的Oculus Quest 2以其299美元的定价、支持无线连接技术、强大的内容生态以及受益疫情期间居家需求提升,截至2022年6月累计销量已达到1480万台(IDC数据),成为VR行业迄今为止销量最大的一体机产品。3)IDC预计至2025年全球VR头显出货有望达到2900万台以上,2021-2025 CAGR 33%。

  我们认为VR终端的消费体验提升大多数表现在于:1)硬件方面,VR主流光学方案正由菲涅尔透镜向pancake折叠光路方案发展,有利于设备轻薄化,增强佩戴舒适感。今年推出的创维pancake 1重量仅为200g,pico 4重量仅为295g,对比此前畅销的oculus quest 2约500g的重量非常大程度上减轻,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感提升。同时,VR一体机分辨率、刷新率的提升有助于提升沉浸感、降低眩晕感;自由度的提升丰富了交互方式。2)内容及算法方面,各大网络公司的入局增强行业内容供给。例如2021年10月,Meta宣布1000万美元的创作者基金,鼓励更多的内容创作者进行 VR 内容创作。索尼利用自身游戏平台的优势,借助经典热门 IP 吸引客户流量,例如《生化危机 7》、《蝙蝠侠:阿卡姆》、《漫威钢铁侠》等。此外,眼动追踪和面部表情识别技术的逐渐成熟也将进一步丰富VR交互方式。

  国内家庭娱乐设备硬件厂商与海内外互联网龙头合作由来已久。国内硬件厂商具备成本、品牌、渠道等优势,与互联网公司所擅长的软件领域结合,过往不乏成功案例。未来我们看好家庭娱乐设备厂商继续与头部互联网公司合作,在生成式AI领域实现软件功能与硬件载体的深层次地融合,推出流行产品。

  AIGC应用发展没有到达预期风险:智慧家居对于底层技术及产品创新有着较高要求,同时也对技术落地普及的时间有一定要求。如技术发展速度低于预期、或AIGC等新技术成熟落地低于预期都可能会引起智慧家居及相关的智能单品发展面临瓶颈。

  市场需求波动风险:融入新技术的智慧家居智能单品在发展前期售价普遍偏高,可选属性较强,市场需求受宏观环境、居民消费力、产品定价等多因素影响。若消费者信心及购买力受限,可能会引起智慧家居创新类商品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本文摘自:2023年3月27日已经发布的《智慧家居应用AIGC,家庭娱乐场景先行》